2024年7月,来自华侨大学的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来到泉州市鲤城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潘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呼吁社会各界重拾这份宝贵的记忆,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潘山文化,实践团成员们对潘山市当地的高明地和潘文忠先生访谈。两位先生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有关潘山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两次访谈,我们旨在挖掘并试图重现潘山这座古老城市的辉煌过往,让其如琥珀般晶莹的历史文化再次闪耀光芒。
图1 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潘山古街
高明地先生忆潘山
2024年7月11日,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来在招贤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幸对高明地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高明地先生是地方志编纂者,对潘山市的发展历程颇有研究。在这次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潘山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等。
首先,高明地先生向实践团成员重点介绍了“潘山市”得名的由来。关于其得名,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因吉祥之鸟翻越得名“翻山”,后谐音为“潘山”;另一说则与唐代开发闽南的将领陈元光有关,他带领的潘姓族人在此定居,并留下了家族墓地于红树山,故而得名潘山。这些传说为潘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色彩。
其次,高明地先生介绍了潘山以前便利的交通与繁荣的经济。古潘山见证了无数商贾往来、船只穿梭的盛景。如今,虽昔日的水路繁华已成历史,但潘山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然保持着经济的活力与繁荣。
高明地先生进一步引出了潘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形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不仅在此修身养性,也积极参与地方治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促进了潘山的全面发展。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曾在潘山留下足迹。他在此招兵买马,为反清复明的大业积聚力量,而招贤桥更是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图2 采访高明地先生
最后,他提到潘山巨大的历史变化。从之前的繁荣辉煌到现在的默默无闻,文物古迹正在一点点流失,文化记忆也正在一点点消逝,这也正是实践团成员深入潘山,了解潘山,重拾这块文化琥珀的重要原因,他们的实践探索,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更是一次文化的觉醒与传承。
潘文忠先生话潘山
2024年7月18日,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来到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这次,我们访谈的是一位73岁潘山本土文化爱好者——潘文忠,他对潘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于潘山的历史和文化,他向我们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除介绍潘山地理位置外,还详细讲述了潘山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概况,同时引出了陈元光开漳的详细过程。陈元光与其家族一起,对于漳州的开拓作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营前山、潘氏古村、马木瞻、箭山、田厝山、马路山以及供民兵日常使用的12口古井等等这些古地点,都与陈元光在此地驻扎军队有关,是潘山重要历史记忆的最好证明。
接着,潘文忠先生介绍了潘山村落的形成过程。潘山范围广泛,从元朝到清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人口的迁徙,形成了特殊的人口比例和构成,在府志县志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
人来人往形成的潘山古道,历史专家高度重视的潘山市市碑,繁荣便利、远通海外的潘山古港以及威惠庙,名声扬万里的招贤桥、文化昌盛的招贤院等在潘文忠先生的详细讲说下,同学们了解到比文献资料更全面详细的历史。
除此之外,潘文忠先生也介绍了勇敢智慧的潘山人民团结一心抗击外敌的民族事迹。例如明代郑成功在招贤桥招兵抗击外敌,当地民众团结一心,修建石头城抵御倭寇和宋朝的节度使则以其卓越的领导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故事,为后来潘山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 采访潘文忠先生
通过两次实地调研和访谈,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更加坚定了重拾潘山历史文化的信心。潘山历史文化的寻找以及对历史古迹的修复,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地方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推动文化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当地人民以及后代子孙的积极影响上,更体现在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上。
通讯员:贺滋懿、丁晗悦